澳门葡萄新京娱乐有限公司-App store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澳门葡萄新京娱乐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创立的农科院系之一,其源头可追溯到1902年由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的私立通海农学堂。120年来,农学院前辈们胸怀国家、情系“三农”,筚路蓝缕、矢志奋斗,经过一代代人的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学院办学实力持续攀升,办学影响持续扩大,已发展成为我国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

学院的发展愿景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多年来,学院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主动对接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需要,着力培养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使命,紧密围绕我国特别是长江中下游作物生产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

学院遵循农业高等教育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组织架构,即以农学院为主体,澳门葡萄、智慧农业研究院为“两翼”(挂靠);农学院下设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与应用生物技术系、农村发展与信息技术系、种子科学与技术系等4个系科以及综合办公室、团委(学工办)、农业科技开发办公室、教学研究中心、科技发展中心等内设机构,是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学院拥有一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潜心育人、厚德爱生、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64人,其中专任教师141人,教授57人,副教授39人,45%以上具有海(境)外著名高校教育背景或学术研究经历。教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1人(外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江苏省特聘教授3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30余人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20余人次,1人担任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1人担任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副组长,1人担任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副组长,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中多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表彰,其中包括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工作者、全国粮食生产工作标兵、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各1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人,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人。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江苏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多项集体荣誉。

学院学科实力强劲。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1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作物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4个江苏省重点学科——作物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环境。据ESI最新排名,以作物学为主要支撑的农业科学已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千分之二;在上海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上,作物学学科2019年以来已连续三次位居全国第4名。建有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江苏省优质粳稻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盐碱土改良与利用(滨海盐碱地)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以及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农业农村部弱筋小麦良种繁育与检测中心、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10多个。

学院构建了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各类在校学生1726人,其中本科生905人、硕士生681人(全日制534人、非全日制147人)、博士生140人、外国留学生35人,另有在站博士后52人。设有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博(硕)士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农产品安全与环境、区域农业发展、种子科学与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作物生产装备及其自动化7个二级学科博(硕)士点以及1个生态学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点(含农艺与种业、农业管理2个培养领域)。设农学、农村区域发展、种子科学与工程、智慧农业4个本科专业,其中农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为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学院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三宽四得”特质人才为目标,不断积聚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作物栽培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为国家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常用统计软件的应用》为省一流课程,《高级遗传学》《作物生理学》为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农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获评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教师多人次获省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中国作物学会十大教学能手等教学比赛奖项,4项教学成果获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以及省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二等奖。

学院一贯注重学生职业情怀、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毕业生具有“三宽(宽厚素质、宽精能力、宽博知识)”“四得(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得来)”的鲜明特质与发展潜力。通过实施四年一贯导师制,“一生一师”“一生一策”地对学生专业学习、科技创新、实习实践、职业发展等提供全程化个性化指导;通过组织学生早进团队、早进项目、早进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系统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依托学院的大田种植综合训练计划和在校内外的30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创构实施“劳动实践”“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创业实践”“生产实践”五位一体交叉递进式的实践育人体系,打造创业项目“申报”“遴选”“培育”“竞赛”“孵化”五位一体的“耘创空间”,为广大学生圆青春创业梦想导航助力。近年来,学生团队多次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互联网+”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国省级双创竞赛大奖。

学院坚持面向世界作物科技前沿,紧紧围绕作物生产技术与种业创新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科研攻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等作出重大贡献。自1985年国家设立科学技术“三大奖”以来,学院先后有15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近十年来形成的60多项农业科技重要成果中,“促进稻麦同化物向籽粒转运和籽粒灌浆的调控途径与生理机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多熟制地区水稻机插栽培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水稻丰产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等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另有50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Molecular plantGenome Boilogy等国际性重要刊物和《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国内权威期刊上年均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学院参与完成的“水稻第4染色体精确测序”成果获评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头条新闻。

目前,学院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课题)358项,其中国家级119项,在研项目总经费1.64亿元。与国际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内外知名科研单位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荷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高校建立了广泛而又密切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科研协作关系。

学院一贯重视产、学、研、政结合,长期坚持立足江苏、面向全国,积极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和农业技术服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关农科教三结合办学模式得到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充分肯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汪洋,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李强、娄勤俭、省长李学勇,以及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的主要领导等曾到学院相关基地视察。

多年来,学院主持研创的“作物叶龄模式”“作物群体质量栽培”“作物精确定量栽培”等技术和育成的水稻、小麦、大麦、油菜、玉米等新品种均在大面积生产上得到推广与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近十年来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35个,5项技术被列为全国农业主推技术,8项技术被列入江苏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2014-2017年累计在全省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2.7亿亩次以上,新增效益190多亿元。在苏南、苏中、苏北多地建成核心研发基地,开展技术创新与指导服务,创造了一批水稻超高产典型,其中2016年在兴化市实施的103.6亩水稻钵苗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攻关方,平均亩产982.3公斤,最高产田块亩产1051公斤,创造了稻麦两熟制下水稻百亩示范方单产全国纪录。

学院注重发挥人才科技优势,打造高端智库,为地方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建议。学院教师撰写提交的多份建议报告,得到了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性批示;负责编制《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精准扶贫村稻田综合种养发展规划》等农业发展规划30多项,其中4项由省政府颁布实施。

学院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江苏省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江苏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基地,长期面向基层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培训,年均培训4000余人次,创建的“1+1+1+N”四级协同培训模式,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通过分区组建专家团队,学院长期服务苏、沪18家大型农场,并与响水县和苏垦农发黄海分公司合作创立“一校一县一企”帮扶新模式,近五年服务农场粮食种植面积1500万亩,被江苏农垦集团誉为“校企高质量合作新典范”。

学院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引领、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学院党委先后获评江苏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3名辅导员获评江苏高校最美辅导员(辅导员年度人物),1名教师党员获评感动江苏教育人物·最美高校教师,1人被表彰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2人被表彰为江苏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学院党员博硕士实践团连年获评江苏省优秀实践团队,阳光协会获评全国百强学生社团,1个团支部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1项党建创新成果获得江苏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二等奖,并入选《江苏高校党建工作典型案例100例》。在学校开展的党建工作考核、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学院连年位居前列。(2023年9月)


学院公众号

电话:0514-87979226、87979212、87979351
传真:0514-87996817
Email:nxy@yzu.edu.cn
邮编:225009
地址:扬州市文汇东路48号

版权所有:澳门葡萄新京娱乐有限公司(澳门葡萄)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